您的当前位置:

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 ——写在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建校三十周年之际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校长  霍佳震

 

 

     “三十年为一世。”(《说文解字》),一世,三十年。
     “道,所行道也。”(《说文解字》),引申为法则、规律。
     “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说文解字》“世”,段玉裁注),世道三十年一变。不论个人,还是国家以至整个社会,每隔三十年就会经历一次变化,它不是一种量变或渐变,而是一种根本性或质的变化,是三十年间矛盾或力量积累之后的一种爆发,是一场时代的变革。

 

   这个金秋,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与其他兄弟高校一样,沉浸在欢乐的校庆中。

   2023年10月20日,中侨大学迎来了建校三十周年校庆。

   三十年来,中侨大学在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党委和市教委的坚强领导下,自强不息,踔厉奋进,当遇徘徊低谷时不曾气馁,曾逢勇立潮头时摒弃骄傲,始终步伐坚定地不断进取,走出了国家第一批职业技术大学应有的样子,矢勤矢勇,一帜高张,奋勇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华彩篇章。

 

 回望来路三十年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侨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虽五易校址、困难重重,却以芳华待灼、履践致远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发展;致达集团严健军董事长恪守教育兴邦、产业报国,先在浦东川周路斥资立校,后又建金山校区,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创立起步——定西路1300号

   1993年夏末初秋,顺应改革开放多样化办学的社会需求,华东师范大学俞鑫泰、金润圭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童宪刚三位教授,怀着对教育事业一片赤诚之心,几经奔波,获上海市教育局批准,创建民办中侨学院。在长宁区定西路上的一所业余大学里,租用一间办公室和两间教室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招收80名学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创业由此起步,可谓文光甫焕,膏火初燃。

 

稳步发展——长寿路652号

  1996年,中侨学院成为国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院校。学院不断提升师资力量、丰富教学活动,创新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外语+经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增设商务日语与国际商务专业,迈出发展一大步。期间,因求学人数增加,学校搬迁至普陀区长寿路,租用上海纺织职工大学的部分教室、宿舍和操场,大力推进学历文凭教育,可谓规模展拓,踵事增华。

 

持续提升——巨野路219号

  1999年,随着社会的认可、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院搬迁至浦东新区党校,租用办公楼、教学楼及宿舍。首次聘请外教授课,积极开展实践教育。中侨学院的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可谓渐入佳境,勇迈重关。

 

转型突破——川周公路2788号浦东校区

  2002年,致达集团严健军董事长秉承“科教兴企,产业报国”的理念,投资3亿元人民币,在川周公路建新校区。同年,经教育部批准备案,学院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至此,中侨学院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可谓正名破茧,蝶变开新。

 

跨越发展——漕廊公路3888号金山校区

   2014年9月,学校正式迁至漕廊公路3888号校区,从此,紧紧抓住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试点的时代机遇,与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共新时代职业教育展翅高飞。201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上海第一所本科职业学校;2020年6月,更名为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2022年5月,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批职业类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5月,通过ACQUIN国际认证,成为全国职业院校首家获此认证单位,助推学校在国际教育平台上,凝聚起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磅礴力量,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和国际影响力,可谓风正劲足,潮平岸阔。

 

   站在建校三十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体中侨人抚今追昔,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校舍,从最初租用的2间教室到第一个十年末的10栋楼、第二个十年的22栋楼,再至第三个十年的57栋楼,不仅如此,体育馆、图书馆拔地而起,气势恢宏,学校基础建设可谓万象更新,日新月异,校园一派欣欣向荣。

在校生,从最初的80人到第一个十年的2202人、第二个十年4845人,再至第三个十年的12909人,规模大幅激增,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让整个校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毕业生,从第一个十年的2190人,到第二个十年的14741人,再至第三个十年的33266人,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他们以才华与技能报国裕民,成为社会栋梁。

教职工,从第一个十年的42人,到第二个十年的214人,再至第三个十年的780人;正教授教师,从第一个十年的3人,到第二个十年的8人,再至第三个十年的74人;博士学历教师,从第一个十年的2人,到第二个十年的4人,再至第三个十年的102人,筑巢引凤,引育并举,正逐渐形成以专带博、以博辅专而良师云集的格局,队伍建设力度之大、发展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中侨大学,每十年一个大发展,每十年一次大跨越。

   中侨大学的三十年,是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阔步前行的三十年。三十年来,学校勇毅笃行,蹄疾步稳,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高质量办学的发展规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立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实施了一系列深层次的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三十年春风化雨,薪火相传;三十年砥砺耕耘,自强不息。时间铭记梦想的足迹,历史镌刻奋斗的功勋。

三十载已然过去,校训石镌刻峥嵘,君平塔明灯长亮!

 

 展望未来三十年 

         三十年为一世而道更。

   站在三十年的时间节点上来看“大道更替”: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关注、投身职业教育热情高涨。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吸引力、含金量不断提升,这必将激励着职教人更加尽心竭力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撑。

同时,“大道更替”的另一面也不可回避,那就是社会老龄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将推动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倒逼产业结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型。可以预见,下一个三十年,职业教育尤其民办高校将会因人口下降而面临更大的发展压力。

   站在下一个三十年的开头,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激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活力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职业教育唯有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城市产业和经济发展规划共同谋划,才会有出路,才能持续、健康、全面地发展。“未来已来,将至已至。”中侨唯有把握机遇、展现担当,以实际作为和服务贡献,才能续写新的“大道更替”篇章。

未来三十年,如何走出中侨大学之路?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中侨大学确立了“建设成为中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职业技术大学”的愿景;“坚持立德树人,应对全球挑战,培养‘做人、做事、做学’的卓越产业人才”的使命和“国际视野、师资提升、产教融合、现代治理”的战略。

   而立之年的中侨大学,将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来完成使命、实现愿景,完成道更——

   国际视野:学校在成功获得德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机构权威认证(ACQUIN)后,再获上海市教委批准招收学位国际留学生;联合德国、英国、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高校,共同探索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学生培养基地。

   未来三十年,中侨大学的每一位学生,都将带着在上海这座国际都市接受高等教育的印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建功立业,当然,也会胸怀祖国,跟随中国跨国公司,到世界各地为国家产业在海内外的发展提供服务。中侨大学将持续加强与国外先进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规划1/3的学生到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取得发达国家的行业资质认证;与发达国家高端产业、先进企业合作,培养国家建设所急需的掌握先进技术的高质量人才。同时,充分发挥某些优势学科潜力,吸引外国留学生以取得中侨大学的学位为荣;助力国际产教合作,集优势学科海外办学,向世界输送先进的知识体系与技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促进交流互鉴。

   师资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对职业本科大学的教师而言,既要有扎实的理论,也要有坚实的技术,还要有主动承担破解企业生产中技术难题的勇气和科研创新能力,从而以科研反哺教学,提升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未来三十年,中侨大学将定期派送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学习企业新标准、新工艺、新技能;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锻炼过硬的教学、技能基本功;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学历,联合企业开展“双师共育”,优化结构;优化环境,特别要吸引教授、博士致力于应用型创新研究,在6-8个学科形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教学、科研团队,向世界输送先进的知识体系与技术。

   产教融合:从融入到融通再到融合,是一个逐步演化和递进的过程。中侨大学的产教融合将分三个层次:当企业缺人之时,校企双方联手,通过顶岗实习、订单班、学徒制等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当企业缺技术及研发能力之时,校企双方联合,通过产学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为企业输送技术创新型人才,为企业解决问题;当企业不缺人、不缺技术及研发能力之时,将通过校友回馈母校而实现产教融合。

未来三十年,学校将充分把握国家鼓励职教改革、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政策窗口期,紧紧围绕新时期人才培养战略,持续将产教融合向纵深推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作贡献,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支撑。

   现代治理:进一步加强党对学校全面领导,认真落实“董事会决策、校长依法办学、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学校治理体系,按照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学校由校院两级建制;校长的能力体现在整合各方资源和筹措资金上;学院的能力体现在人才引进、培养和学科建设水平上,学院对聘任教授及学科建设有更大的话语权。学校的董事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对学校的长期发展做出谋划,学校的教授委员会是“教授治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师资的科研、教学水平由教授委员会的“同行”们来评议。中侨的教学大纲、课程体系,将按照学校发展的愿景与使命而设计。

   未来三十年,中侨大学将通过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创新体制机制,服务强国建设,朝着“中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职业技术大学“的愿景行稳致远,开拓奋进。

 

 

   三十庆典,百年宏愿。

   回首过去,中侨大学三易其名,五易其址,虽困难重重,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实现了办学治校的诸多突破。

   展望未来,中侨大学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提升开放包容的办学格局,传承“做人、做事、做学”的校训精神,凝心聚力创一流职业大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桃李不言满庭芳,弦歌三秩今又始。

   中侨大学,未来可期!